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详细页

以理想为舟,以政策为帆,守护绿水青山

来源:环科公司 李瑞娟  发布时间:2025年05月16日  浏览次数:

打印

  我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,改革开放的春风如温暖的阳光,照耀着祖国大地,也润泽了我的成长之路。在这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里,我与绿色生态结下了不解之缘,这份缘分,伴随我走进青春岁月,从初逢时的心动,到投身其中的坚守,成为我生命中最深刻的注脚。

  如果说,最初与环境学科的相遇,是命运悄然推开的一扇门,那投身环保事业的十余载,则是我用青春与热血,对守护绿水青山的庄重承诺。在这条道路上,炽热初心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前行的方向,让我将青春岁月化作滋养大地的春泥,默默守护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。

  初心萌芽,从自然馈赠到职业梦想

  童年的记忆,宛如一卷蘸着蜜色的胶片,每一帧都满溢着自然的美好。夏日的夜晚,老槐树的枝桠肆意伸展,在夜空中编织出一张星网,蝉蜕静静躺在月光下,泛着珍珠般的光泽。微风轻拂,树影摇曳,仿佛是星河在轻轻摇晃。那时的我,天真地以为,清溪里的小鱼会永远在鹅卵石的光斑间快乐追逐,井台边的苔痕岁岁都会萌发出翠绿色的希望,大自然会永远这般生机勃勃。

  中学时,历史老师总会在蝉鸣喧嚣的午后,缓缓掀开时光的帷幕,为我们讲述过往。他口中的土地,仿佛是有生命的,随便折一根树枝当作铲子,掘开湿润的泥土,便会有清泉汩汩涌出,那是大地捧出的珍贵琉璃盏,滋养着世间万物。这些诗意的描述,在我心中种下了对自然更深的热爱。

  然而,高中时目睹的现实,却如同一记重锤,打破了我对美好自然的幻想。家乡化工厂的排污管,像一条恶龙,源源不断地吐出毒涎,染黑了清澈的河流水源,污水渗透进土壤深处,散发出阵阵恶臭。曾经美丽的河流变得污浊不堪,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,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环境破坏带来的切肤之痛。彼时,生物课上老师讲解的“生态链断裂”理论,如同一道惊雷,在我心中炸响。我深刻意识到,环境保护绝非只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,更应是每个人身体力行、躬身践行的使命。这份使命感,在心底生根发芽,让我在高考填报志愿时,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,自此,我与环保事业紧紧相连,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征程。

  政策护航,国家战略指引职业航向

 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,幸运地成长在新中国繁荣发展的时代,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,每一步职业成长都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。研究生毕业后,我有幸进入中国冶金地质系统工作。公司始终积极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凭借“大地质”专业技术优势,在“大环境”领域大显身手,主动服务人民,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,助力工程地质事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。

  2019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》正式实施,这一法律的出台,为土地修复按下了加速键。公司迅速响应,积极构建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的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平台。针对我国耕地存在的重金属污染浓度高、复合污染占比大等痛点难题,我们自主研发出钝化剂产品,成功将镉、砷、汞污染土壤的修复率提升至98%以上,同时成本降低了20%。目前,公司已形成了从“检测 - 修复 - 评估”的重金属污染场地全链条解决方案,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,这些技术成果为工业遗留地块的绿色重生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
  2021年,“固废防治分类逐步细化”的号角吹响,针对尾矿砂大量堆存、无法有效消纳的问题,我们秉持“就地取材、变废为宝”的理念,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力度。重点开展大宗固废尾矿砂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,经过不懈努力,成功攻克尾矿土壤化利用、道路工程替代材料两大技术瓶颈。在矿山生态修复领域,我们自主研发的土壤改良剂,成功替代传统客土回填技术,让在铁尾矿砂上实现矿山复绿成为现实。曾经荒芜的矿山,如今渐渐披上绿装,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。在固废资源化利用方向,采用尾矿砂固化剂可替代传统砂石材料修筑道路,这不仅减少了天然砂石的开采量,保护了自然资源,还降低了工程综合造价,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。这些研究成果,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、改善环境质量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未来展望,在“双碳”目标下续写新篇

  环境治理从来不是一场一蹴而就的短跑,而是一场需要代际接力的马拉松。2025年,既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站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,我愈发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。我们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加强生态建设。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言:“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。”作为环保人,我们既要做好传统污染治理的“减法”,减少污染物排放,改善环境质量;更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“加法”,充分挖掘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,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底色。

  从青涩学子成长为一名环保工程师,从政策执行者转变为技术开拓者,一路走来,我始终坚信:个人的职业理想,只有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壮阔蓝图中,才能真正感受到梦想赋予的那份坚韧而厚重的力量,才能让梦想迸发出持久的生命力。

  当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固沙植物在春风中轻轻摇曳,那是生命在顽强生长;当深圳红树林的候鸟成群结队地掠过城市天际线,那是大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;当青海湖畔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突破3000只,那是生态保护成效的有力见证。这些跃动的生命,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: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,只要我们怀揣最初的理想,坚定不移地锚定绿色发展方向,人类定能在与环境污染的这场世纪对决中,打出更多精彩的“逆风球”,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生态传奇。